一、白痢病
鵪鶉和雞一樣會患白痢病,病原是白痢沙門氏桿菌,此病菌多存在于病鵪鶉的生殖器官、腸道及肝中,病菌可隨糞便和蛋排出體外,通過受感染的蛋傳染給雛鵪鶉,雛鵪鶉出殼后幾天就可以發(fā)病。病鵪鶉虛弱,怕冷聚堆,閉目垂頭,兩腿叉開,雙翅下垂,食欲大減,頻頻排出惡臭的黃白色或灰白色的稀糞。成年鵪鶉得病后臨床癥狀表現(xiàn)明顯,由于病菌常寄生在生殖器官,致使母鵪鶉產蛋減少,受精率低,孵化率低。
防治措施
保持鵪鶉舍干凈衛(wèi)生,飼料營養(yǎng)全價,飲水清潔,鵪鶉舍、食槽定期消毒。病鵪鶉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進行治療:1.肌肉注射慶大霉素,每千克體重2000~3000單位,早晚各1次。2.鏈霉素2克,加水4000毫升,連飲5天。3.飼料中加入0.04%的土霉素喂服,連喂6天停3天再喂6天,可反復使用2~3次。4.飼料中加入0.5%的磺胺嘧啶,連喂3天,停喂3天,再反復喂2次為好。
二、胃腸炎
是一種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疾病,尤以雛鵪鶉患病為多,由大腸桿菌引起,或飼喂發(fā)霉變質飼料引起。病鵪鶉精神不振,腹瀉,糞便呈灰白色或灰黃色,減食,飲水增加,羽毛松亂,行走無力,最后因虛弱昏迷而死亡。
防治措施
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,定期消毒,保證飼料清潔,設置沙槽,并采用下列方法之一進行治療:1.在飼料中拌入痢菌凈、木炭粉,連喂3天,停2天,再喂服1~2次。2.飼料中拌入0.06%的土霉素,連喂5天。3.飼料中拌入0.05%的磺胺脒或0.04%的磺胺二甲基嘧啶,每天2次,連喂5~7天。
三、難產和脫肛
由于開產期過早或產蛋高峰期營養(yǎng)跟不上,而引起輸卵管生理機能下降,使要產出的蛋滯留在輸卵管內不能向下移動,而發(fā)生脫肛或難產;母鵪鶉體內沉積過多營養(yǎng),尤其是脂肪過多,也會導致母鵪鶉過肥而發(fā)生脫肛或難產;母鵪鶉產蛋時突然受驚,輸卵管的蠕動停止而發(fā)生脫肛或難產;母鵪鶉患有子宮內膜炎,也是導致母鵪鶉脫肛或難產的原因之一。
防治措施
1.保證飼料中營養(yǎng)物質水平適當,嚴防母鵪鶉過肥,注意預防輸卵管疾病。2.鵪鶉舍保持安靜,防止母鵪鶉受驚。3.徹底預防和治療母鵪鶉子宮內膜炎。4.將菜油注入子宮,刺激子宮收縮,或用手輕輕按摩腹部,幫助母鵪鶉把蛋產出。脫出的肛門、直腸及時用0.1%的高錳酸鉀液沖洗后,輕輕地送回體內,并隨即將肛門用針線縫上1~2針,放隔離舍或籠內單獨飼養(yǎng),使其安靜休息,限制飛、跳和肛門努責,飼養(yǎng)數(shù)天后,不再出現(xiàn)努責時可拆線放回鵪鶉群飼養(yǎ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