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在鹿的養(yǎng)殖業(yè)消費中,仔鹿“舔肛病”是極不易治療的一種常見病,也是極易造成仔鹿死亡及嚴重影響生長發(fā)育的一種外傷性疾病。各養(yǎng)鹿單位的技術人員都用了不少的治療方法,如:考慮是營養(yǎng)不平衡而給母鹿補充營養(yǎng)、仔鹿臀部涂抹在鹿的養(yǎng)殖業(yè)消費中,仔鹿“舔肛病”是極不易治療的一種常見病,也是極易造成仔鹿死亡及嚴重影響生長發(fā)育的一種外傷性疾病。各養(yǎng)鹿單位的技術人員都用了不少的治療方法,如:考慮是營養(yǎng)不平衡而給母鹿補充營養(yǎng)、仔鹿臀部涂抹有異味藥物等,但沒有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近年來,本人根據(jù)“舔肛病”的發(fā)氣憤理,對其進行了認真分析,凡是發(fā)生此病的仔鹿,其母親都是母性較強的母鹿,而且泌乳量較大。母鹿為什么會舔仔鹿的肛門呢?先進,母鹿在分娩后,舔食仔鹿的身體及肛門是加強母仔親情的一種天生的條件反射;第二,母鹿舔仔鹿肛可促進母鹿乳汁分泌;第三,可促進仔鹿食乳,刺激仔鹿胃腸運動,促進胎糞的排出。由于母鹿天生的習性及仔鹿在初生后前1周內(nèi)食乳量較少,導致母鹿的乳房腫脹難受,從而導致母鹿不停的舔仔鹿肛部讓其吃自己的奶。由于仔鹿的臀部皮膚肌肉特別柔嫩,母鹿的這種行為極易將仔鹿的肛門皮膚舔破、出血,以至直腸脫出,從而導致“舔肛病”的發(fā)生。
根據(jù)以上對“舔肛病”的發(fā)氣憤理的分析,筆者在2006年的消費工作中,根據(jù)以往的消費記錄,在母鹿產(chǎn)仔期有針對性地對鹿場的一些愛舔仔鹿肛門的母鹿,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技術措施實驗。借鑒民間土方法“犢牛斷乳鼻上掛小木板”的方法,對那些愛舔肛門母鹿的鼻上掛小木板,這一措施的應用,取得了較明顯的防治效果。
其方法是:先用厚0.4~0.5cm的木板鋸成長13~15cm、寬10~12cm的長方形小板,把鐵絲固定在木板上方做成一個“凸”字形,將有舔肛癖的母鹿用司可林麻醉,待母鹿倒地后將凸形木板上消過毒的鐵絲穿在母鹿的鼻子上,待母鹿蘇醒即可。直到仔鹿長到3~4周齡后,再將小木板從母鹿鼻上取下。
母鹿在掛上此板后,再舔仔鹿肛門時其舌頭被木板檔住,不輕易舔到仔鹿的肛門,有效預防了“舔肛病”的發(fā)生。在采食方面,母鹿在掛上板后的頭1~2天會不順應,但母鹿很快就找到了應對的方法,在進行采食時,其先將頭部向前一伸,然后將頭向后、向下縮,將木板搭于槽面,即可正常采食。
往年,由于“舔肛病”在治療上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及藥費等較高投入,而今年用了此項技術后,各方面的投入都大大降低。往年因“舔肛病”而導致仔鹿死亡中有20%~30%,今年沒有因此而導致死亡的。
這項措施操作起來雖然有點繁瑣,但在預防及治療仔鹿“舔肛病”中切實可行,是預防野性很強的塔里木馬鹿“舔肛病”沒有方法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