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高溫、濕澇對盆景來說都是災害,旱漬灼蔭都不宜,必須采取防護措施。
干旱:樹樁栽植于盆中,不論是深盆,還是淺盆,泥土總是有限的,所含水分也是有限的,想起來澆水,想不起來不澆水,有時一連幾天不管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葉片萎蔫,才迅速補水,葉面便恢復正常,這是樁體適應環(huán)境的一種反應,但長期如此,過強的蒸騰作用終究會使樁體大病難愈脫水而死。
水漬:誤以為高溫期勤澆水對樁體生長有利,殊不知一天幾次,盆土濕度過大,根系長時間處于無氧呼吸狀態(tài),產(chǎn)生酒精積累過多,樁體根系吸收水、無機鹽、礦物質(zhì)功能衰竭,最終被水淹死。一般說來,夏季或干旱時,較好早晚各澆一次水。
日灼:當環(huán)境溫度超過28℃時,應對盆景進行蔭蔽保護處理,否則,樁體從土壤中獲取的水量遠遠低于因蒸騰作用而失去的水分,輕者葉緣灼傷、焦枯,重者樁體被灼,重創(chuàng)而死。
驟蔭:通常情況下,有的樹種喜蔭,就要采取遮蔭措施。如杜鵑、山茶花等大都喜蔭,為避免高溫傷害,在環(huán)境溫度超過樁體忍受較高溫度極限時,應將盆景移向光照較弱的低溫區(qū),約低2℃,以利樁體生長,但如驟然將其移至室內(nèi)或較低溫區(qū),過不了幾天,葉片就會自然脫落,樹樁萎縮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