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馴鹿(Kangifertarandus)屬偶蹄目,鹿科,是產于北極和近北極地區(qū)的動物。在我國馴鹿主要棲息于大興安嶺西北坡的密林里,活動范圍在東經120°15′~123°35′,北緯51°15′~53°15′的地區(qū),具有很強的耐寒性。馴鹿的經濟價值很高,其馴鹿(Kangifertarandus)屬偶蹄目,鹿科,是產于北極和近北極地區(qū)的動物。在我國馴鹿主要棲息于大興安嶺西北坡的密林里,活動范圍在東經120°15′~123°35′,北緯51°15′~53°15′的地區(qū),具有很強的耐寒性。馴鹿的經濟價值很高,其茸、皮、肉、乳均可利用,同時又因其長相奇異,特別馴良,在動物園中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。馴鹿在哈爾濱動物園已有近20年的飼養(yǎng)歷史,以前由于各種原因,飼養(yǎng)繁殖效果不理想。自1995年以來,對其飼養(yǎng)繁殖,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,取得了顯著成效。1995~1998年間共繁殖馴鹿11只,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母鹿繁殖率達100%,幼仔成活率達100%。
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及方法
1自然概況哈爾濱位于東經125°15′~127°30′,北緯45°20′~46°20′,年均氣溫4.5℃,平均降水量581.2mm,日照時數為2461.9小時,風速年平均3.4m/s。由于馴鹿生長在北極和近北極地區(qū),相宜寒冷地區(qū)生活,因此這樣的環(huán)境特點相宜馴鹿的生長發(fā)育及繁殖。
2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及管理方法
2.1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我園的馴鹿飼養(yǎng)在大鹿苑內,是由內蒙古滿歸引進的,共計5只(3♀、2♂),籠舍面積為360m2,內設有朝向東北方面的避風雨棚一座,面積為25m2,圈舍周圍有高大的樹木遮陰,地面為紅磚鋪成的堅硬地面,運動場內設有兩個水泥砌成的高于地面50cm的100cm×35cm×40cm的料槽兩個,并有厚鐵板焊成的水槽兩個。
2.2飼養(yǎng)標準在野生情況下,馴鹿一年四季主要采食石蕊,其次是木本植物的嫩枝葉。人工飼養(yǎng),環(huán)境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,不僅運動量大為減少,同時也不可能任意選擇食物,為了使其營養(yǎng)消耗能夠達到平衡,要恰當供應肯定數量的精飼料,同時也要保證粗飼料的充足供應。經過科技人員多年探索及實踐,制定了哈爾濱動物園馴鹿飼料標準如下:5至9月份,每天每只公鹿飼喂顆粒料2.00kg,母鹿1.75kg,三棱草或鮮稗草足量任其采食。10月份至翌年4月份公鹿飼喂顆粒料為2.25kg,母鹿2.00kg,干柞樹葉足量,并根據情況每只鹿供應1.5~2.00kg胡蘿卜、大頭菜或白菜。全天的飼料分兩次投喂,上午8∶30和下午16∶00點。
2.3飼養(yǎng)管理方法馴鹿的飼養(yǎng)對籠舍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要求嚴格,因此每天上班后必須先徹底清掃籠舍,洗刷料槽、水槽。水槽內要保證有充足的清潔飲水,每2周對籠舍及飲食用具進行徹底消毒。夏季要特別注意防暑,氣溫超過28℃時可對地面灑水降溫,也可以給鹿沖澡。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為馴鹿發(fā)情期,為防止在配種期間同性鹿為爭奪配偶造成意外傷亡,在8月中下旬應鋸掉2茬茸。冬季鹿舍無需加溫取暖,可在避風棚內多加些墊草。冬季要保證飲水充足。哈爾濱地區(qū)冬季寒冷,水槽內的水很快就結冰、凍實,為保證飲水,可給溫水供其飲用,并勤添勤換,同時圈舍內可保留一些清潔的積雪供其舐食。此外在飼料中可恰當提高食鹽比例,以增加飲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