棲息:牛蛙水陸兩棲,喜棲息于江河、池塘、水溪、沼澤及岸邊草叢。洞穴、陰涼潮濕處是牛蛙最適宜的棲居場所,如水面長有浮水植物,則匍匐于其上,僅以頭部露出水面,一遇驚擾便迅速潛入水中。牛蛙有群居習性,往往是幾只或幾十只共棲一處,當適應了一個環(huán)境之后,便不輕易遷居異地。
活動:牛蛙覓食活動在淺水或離水不遠的潮濕陸地進行,在食物充足而安全的地方伺機靜候,如果沒有外來的驚擾,可以長時間不改變位置。牛蛙行動多為跳躍或游泳,這些運動主要靠發(fā)達的后肢來完成,如遇敵害或驚擾時,即用后肢用力一蹬,向前跳躍1~2米,或撲入水中,還可跳越1米余高的障礙物。牛蛙喜靜,怕驚擾,一受恐嚇,立即潛入水中或鉆進洞穴深處,或躥入茂密的草叢中。牛蛙聽覺靈敏,能覺察相距十幾米甚至幾十米遠的聲響。
越冬:牛蛙屬于變溫動物,其體溫和活動受外界環(huán)境的影響,一般在10月中旬以后,氣溫低于10℃時,停止活動和攝食,潛入水底淤泥或潮濕的松土層中越冬,翌年3月,氣溫回升到10℃以上時,越冬期結束。
食性與生長:牛蛙的食物以動物性為主,尤其喜食活餌料。在不同的發(fā)育階段,食性也不盡相同。蝌蚪可喂以蛋黃、血粉、魚粉等,也可用豆?jié){、麩皮、面粉等佐食。幼蛙及成蛙的食物包括蚯蚓、蝦、螺、蚌、魚類等。牛蛙也攝食少量植物性餌料,多數(shù)為水生植物葉片、植物種子。
牛蛙攝食時,往往是靜候在安全、僻靜之處,蹲伏不動,待食物靠近時才猛撲過去。但捕食對象第1次運動時并不捕食,而在第2次、甚至第3次運動時才捕食;它的動作迅速而準確,很少落空;食物進入口腔內并不咀嚼,而是整個囫圇吞下。在人工飼養(yǎng)的條件下,牛蛙通常是成群聚集在飼料臺上攝食,你爭我奪,熱鬧非凡;如飼料不足,大蛙吃小蛙的現(xiàn)象就會發(fā)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