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蛙冬眠期一般為11月至翌年3月,全程約100天。生產(chǎn)實(shí)踐證明,牛蛙安全越冬的方法有以下幾種:
一、洞穴越冬 牛蛙有挖洞潛伏的習(xí)性,可事先在蛙池的四周松土,并在向陽背風(fēng)、平水位線處挖若干個(gè)直徑15厘米、深1米的洞穴,并保持濕潤,以便牛蛙入穴冬眠。
二、潛水越冬 蛙池保持水深1米~1.2米,池底留淤泥6厘米~9厘米厚,以便牛蛙蟄伏淤泥越冬。
三、蓋草越冬 冬眠一開始,池內(nèi)投入一些水生植物,如水葫蘆、水花生等,約占蛙池水面三分之二,或池內(nèi)鋪放稻草30厘米厚,既可防霜凍,又可確保牛蛙越冬。
四、草簾越冬 在蛙池北面砌一道土墻,東西兩頭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墻,在離水面30厘米~40厘米處搭竹木架,重復(fù)疊蓋草簾,四周與池邊緊貼,保持水溫在10℃左右,牛蛙即可安全越冬。
五、草堆越冬 在蛙池向陽背風(fēng)處堆一草堆,或先鋪松土50厘米厚,上面堆草,保持濕潤,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。當(dāng)氣溫下降時(shí),牛蛙就自行鉆入草堆中進(jìn)行冬眠。
六、薄膜越冬 在蛙池上離水面30厘米處,用竹木搭成拱形或“人”字形棚架,用塑料薄膜鋪蓋密封,較好再覆蓋一層網(wǎng),防風(fēng)吹破薄膜,使池溫不低于10℃,確保牛蛙過冬。氣溫回升后須適當(dāng)揭膜通氣,防止牛蛙因悶熱缺氧死亡。
七、缸壇越冬 缸壇內(nèi)先裝些泥土,中間高,四周低,形似饅頭,再放入少許水,使高處泥土略帶濕潤,低處有少量積水,上蓋水草。缸壇四周及上面均加蓋草簾等保溫物,用塑料薄膜保溫,要注意通氣,也可利用塑料桶灌入開水,置于缸、壇內(nèi)提高溫度。用此法越冬,效果很好,但只能解決少量牛蛙的越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