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養(yǎng)殖基地: "知了猴"也能"種"在地里(圖)
“一般雌金蟬能產(chǎn)200個卵,枝條枯萎之后我們便將有卵寄生的枝條逐一剪下來,扎成一捆放起來。”在李進軍的金蟬養(yǎng)殖場里,記者看到,有一處平房便是金蟬的“孵化室”。掀開簾子走進去,一股濕熱的空氣迎面而來,孵化室里的溫度高達30℃,由于金蟬孵化需要高溫,因而孵化室內(nèi)配置了機器定時進行加熱。幾根粗樹枝支撐起一塊平臺,上面放置著一捆捆寄生著蟬卵的梨樹條,掰開一根梨樹條,可以看到樹枝里有一粒粒白色的卵。而在平臺下面,一大塊塑料薄膜將其兜了起來,從縫隙里望去,塑料薄膜里除了有一些細小的沙子,還有一些白色的蟲體正在蠕動著。
“這就是金蟬的幼蟲了,孵化出來的幼蟲就會掉到薄膜上面,我們再集中收起來。”李進軍說,這些卵需要在30℃的孵化室內(nèi)孵化一個月才能成為幼蟲,記者看到幼蟲蟲體只有小米粒大小。
播種
三年后才能長成金蟬
孵化出來的幼蟲必須及時播種到土地里,不然會因為缺少營養(yǎng)大片死去。每天上午,李進軍和工人們都會集中收攏孵化出來的幼蟲,將他們收納在塑料桶內(nèi)。此后,李進軍需要開著耕地的機器到楊樹林里,將沙土耕得松軟一些,并且要灑上適量的水,讓土質(zhì)疏松濕潤。土地準備好之后,李進軍便和工人帶著裝滿幼蟲的塑料桶,將它們逐一播撒到地里。
“它們的生命力比較強,播種進去的有一部分會死掉,更多的幼蟲會鉆入土地當中,靠近楊樹的根系,吸收根系的營養(yǎng)。”李進軍說,將幼蟲播撒進去之后,要做的事情便是耐心等待了,三年之后,這些幼蟲才會長大成為金蟬。它們會破土而出,爬到樹干上,準備進行脫殼。
收獲
一塊膠帶擋住金蟬脫殼路
進入收獲的季節(jié)后,李進軍和工人們要做的就是,趁著金蟬還沒有進行脫殼的時候?qū)⑺鼈兪斋@。然而金蟬脫殼只需要20分鐘的時間,如何才能在這寶貴的時間里將金蟬收獲呢?李進軍想出了一個很高明的辦法——在距離地面1米處的樹干上纏上膠帶。雖然膠帶只有兩三厘米寬,但是對于金蟬來說,這卻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。
夜幕降臨后,李進軍和工人們每個人手持一把手電筒、一個塑料盆,分散到楊樹林中。神奇的事情出現(xiàn)了,在晚7時30分之前還光禿禿的樹干,忽然間爬上了密密麻麻的金蟬。每半個小時,李進軍和工人們便進林里收獲一次,“金蟬采下來之后,要放在涼水里浸泡,涼水可以延遲它們的脫殼時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