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經濟價值很高的小生動物,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野外的各處大小不同的水塘,稍加改造即可養(yǎng)鱉。根據需要,要做圍墻、要有曬背臺、食物臺以及產卵場。產卵場可就地設置,即在曬背臺邊開辟一定地方鋪上30厘米厚的中砂,長度以需要為限,寬1米即可。
可利用與水體相連接的斜板一段做食臺,較好在斜板上做成槽狀,使食物不易失落到水中,便于檢查吃食情況,掌握準確的投喂量,便于發(fā)現(xiàn)病情,更便于清掃和沖洗。
在曬背的土山上可養(yǎng)蚯蚓,還要種樹,種草,在炎季節(jié)可作降溫防暑用,樹葉也可成為食物臺上的遮陽傘,以免食物久曬,造成變質,影響適口性。
房前屋后的小型鱉池,要注意進排水的設施。進水時,流水不要發(fā)出響聲,以免造成鱉之間廝咬爭斗。池里要鋪30厘米厚的細軟底泥,如果進排水不方便,可在水面上適度栽種水浮蓮或水葫蘆。用水浮蓮的吸肥能力,防止水質過肥而壞水,保持水色透明度為30厘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