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(yǎng)殖巴巴網(wǎng)養(yǎng)蛇技術(shù)頻道資訊:
(一)蛇干浸泡法
將蛇去除鱗屑后,稱重,泡于為蛇干重量5~8倍的55~60度的米白酒或是高粱酒中,將蛇干整條或切段或粉碎后與中草藥放人酒器中浸泡,毒蛇頭部的毒因在制干過程中已被破壞,因此,浸泡時蛇頭可去可不去,密封,存放4~6個月后即可取飲,飲后可再加入米白酒浸泡,若是浸泡1年后取飲,飲完后不必再放酒浸泡。
用蛇干侵泡出的蛇酒,酒色金黃、透明、無腥味,但2次或多次浸泡也會有混濁現(xiàn)象,而且藥效也降低很多。若密封浸泡1年以上的蛇酒,其酒中的微量元素約為蛇體內(nèi)的一半。
(二)鮮蛇生浸法
將蛇處死后,去內(nèi)臟,洗凈后用布擦干或是陰干后,與中草藥一同放人酒量為蛇重量3~5倍的器皿中,密封,4~7個月后取飲。此法在初泡時每隔1周左右搖晃器皿或是鉤起蛇在酒中攪拌,讓蛇充分接觸酒,以防蛇體因酒精未能充分浸入,而不能將藥用成分浸出或是使鮮蛇肉變質(zhì)。一般搖振和攪拌3~4次后密封靜置至飲用。
也可將整條蛇置于酒中浸泡,不必剖腹。其方法是,先將蛇餓上1周,然后將蛇洗凈,自肛門前10~15厘米處向肛門處擠壓,使腸道的內(nèi)容物排盡后浸泡。或用指頭大小的姜粒自活蛇口塞入,用手自前向后將姜塊勒出肛門外。反復數(shù)次,至除凈其糞便及污物止,然后再置于60度酒中浸泡。
采用鮮蛇肉浸泡出的蛇酒,由于未經(jīng)制干和加熱等工序,蛇體內(nèi)的有效藥用成分可保留較多并浸入酒中,但若在浸泡中不加以攪拌,蛇肉未能得到酒的充分浸入,蛇肉變質(zhì)或是蛇體內(nèi)的寄生蟲不能很好地被殺死,使得蛇酒不衛(wèi)生,酒有腥味或難聞的氣味,而且浸泡時較危險。
(三)鮮蛇熟浸法
將蛇處死,去內(nèi)臟,洗凈,放入鍋中隔水蒸熟,然后與中草藥一起放人為蛇肉3倍量的55~60度的米白酒中浸泡,然后密封器皿口。初期每隔10天振搖或攪拌一次。靜置后3~6個月即可開之飲用。
采用此法浸泡出來的蛇酒,口味純正,色澤清,無蛇腥味,帶有似魚鲞的香氣。但因在蒸熟過程中,由于加熱而使某些營養(yǎng)成分和藥用成分或多或少地被破壞。
(四)滲漉法
先將蛇干和粉碎成粗末的中草藥放人白酒中浸泡,待泡至膨脹后,裝人上為敞口、下有滲出口的筒狀滲漉器中,再從滲漉器上慢慢地加入白酒,當酒從上流入,緩緩滲過蛇干,從下端滲出口流出,可反復滲漉。
此方法適用于大型的生產(chǎn)廠家。因酒液的流動可造成良好的濃度差,有利于浸出成分的擴散,提取成分也較完全,生產(chǎn)時問也大大縮短,浸出的效果也優(yōu)于前三種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