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池培育出的蟹苗具有體質健壯、抗病力強等特點,形成了質量上的優(yōu)勢,隨著大面積的普及與推廣,又出現(xiàn)了許多新的問題,筆者通過幾年的實踐,認為土池培育河蟹苗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。
一、親蟹的選擇和運輸
選擇親蟹應注意以下事項:①要選擇體質健壯,活力強,無病害的親蟹;②雌蟹規(guī)格應在80~100克,雄蟹規(guī)格應在125克左右,另外選擇親蟹時雌雄不能在同一地點選育,必須在不同地點選好種,這樣避免近親雜交繁殖。較佳運輸溫度應在10℃左右,運輸時間較好在兩個小時之內。最后經(jīng)消毒后入親蟹池雌、雄分開暫養(yǎng),經(jīng)過7~15天的育肥,再進行交尾,這樣親蟹抱卵量大,成熟率高,抗病力強。
二、育苗池的清淤
育苗池的清淤是河蟹土池育苗每年必須做的一項基礎工程,清淤不但要做,而且必須徹底,先用挖掘機把淤泥徹底清除,然后再用推土機碾平,曝曬,這樣能夠徹底把池塘中的淤泥清除掉,減少細菌、寄生蟲等病蟲害的發(fā)生,有利于育苗生產(chǎn)。
三、育苗池水的過濾消毒
正常情況下種蟹在南方4月15日左右排幼,要在排幼前15天左右,從海里抽取無污染的天然海水,嚴格過濾后注入育苗池。過濾方法是:首先沙濾,再依次用20目、60目、100目篩絹網(wǎng)三層過濾,用以嚴防敵害生物、雜魚蝦及其受精卵混入育苗池中,確保育苗用水的清潔。
育苗池水的消毒主要目的是殺滅水中的有害生物病菌、寄生蟲,并借藥物調節(jié)海水的pH等生化指標,可供選擇的藥物必須對河蟹幼體的生長發(fā)育無任何毒副作用,必須符合河蟹無公害生產(chǎn)技術要求。一般常用的消毒劑是漂白粉(含有效氯30%以上)。在布苗前7~10天用30~50克/立方米漂白粉和100~150千克/畝生石灰全池潑灑,用1克/立方米敵百蟲溶液殺滅沙蠶幼體等敵害生物,具體的用藥量應根據(jù)水中的敵害生物多少,相應地酌情處理。
四、餌料
在河蟹生態(tài)育苗中,育苗水體中單細胞藻類的多少,也是影響出苗率的關鍵因素之一,一般在水體消毒后,育苗前兩天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鈣2克/立方米以繁殖單細胞藻類,如單胞藻不足可以接種小球藻、硅藻,使單細胞藻類濃度在育苗時達到1萬個/毫升。在育苗用水單細胞藻類達到一定濃度時進苗,布苗后主要投喂活體輪蟲,這幾年輪蟲的獲得是土池大面積培育的關鍵。輪蟲的投喂量主要根據(jù)育苗水體中河蟹幼體的密度大小決定。一般前期投喂量少,在蚤狀幼體2~3期,每畝池塘每天投喂輪蟲2.5千克,在蚤狀幼體4期增加到5千克,蚤狀幼體5期為7.5千克。在后期活體輪蟲不足的情況下,可以用凍品輪蟲補充,但每次一定不能多投,要少量多次投喂。
五、大眼幼體的起捕時間
大眼幼體從池塘里撈出的時間早晚直接影響到以后淡化苗的質量,起捕時間早了苗體嬌嫩,傷亡較大,起捕晚了苗體己接近變態(tài),有下沉的可能,影響到苗的產(chǎn)量,所以撈苗的時間早晚必須掌握好。筆者認為,在育苗前期,溫度較低,5期蚤狀幼體全部變成大眼幼體后4~5天起捕;后期溫度較高,撈苗時間應在變態(tài)后3~4天進行。
總之,河蟹土池育苗高產(chǎn)的潛力很大,在近幾年蟹苗質量和價格競爭日趨激烈的環(huán)境下,只有在育苗技術不斷更新和降低育苗成本的基礎上,才能實現(xiàn)河蟹生態(tài)育苗的高產(chǎn)、穩(wěn)產(chǎn)、高效。